2025年9月25日下午,我校在成都校区银杏楼510会议室召开“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预填报及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部署会”。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25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与教育事业统计(以下简称“两项工作”)的最新精神与要求,开展动员、部署与培训。学校理事田涛、曾芹,校长夏明忠、副校长张晓舟,以及校长助理黄芳、陈波、袁一田等校领导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数据填报人与审核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黄芳主持。
会议开始,主持人黄芳详细阐述了“两项工作”的背景与深远意义。她指出,国家数据平台填报和教育事业统计是教育部衡量和监控高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依据,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学校声誉、资源配置及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结果。她强调,今年“两项工作”同步启动、协同推进,具有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的特点,全校上下必须凝聚共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石。

随后,发展规划与评估处副处长张全勇就“两项工作”的总体安排作详细说明。他首先讲述了今年数据采集工作的重大变化:主管单位已统一调整为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和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填报平台也整合至“教育部数据网络高校节点平台”,标志着数据采集进入常态化、动态化监测的新阶段。面对平台转换带来的挑战与紧迫的时间节点,学校也创新工作模式,采取“预填报”机制。即依托2024年数据基础,在教育部正式通知下达前,率先在预填报系统中完成70余张表格的填写、初审与完善工作,保证在正式填报阶段能够快速响应,完成填报。
随后,张全勇副处长明确介绍了“预填报+正式填报”双阶段工作流程:第一阶段(9月26日至10月15日)集中完成数据预填报与内部审核;第二阶段,确保在10月31日前完成教育事业统计年报的正式上报,在11月30日前完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正式上报。为压实责任、保障数据质量,他特别强调将严格执行“填报人—部门审核人—学校复审人—校长终审人”四级责任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过程留痕、有据可查。他反复提醒,“数据一旦上报,修正极为困难”,必须从源头抓起,杜绝错报、漏报与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现象。为此,学校决定由同一批核心人员负责“两项工作”的数据填报,从根本上保证数据来源的同口径和可比性。

校长夏明忠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指示,他首先深入剖析了上一年度数据填报中暴露出的部分指标理解偏差、概念混淆、数据逻辑链不完整等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夏校长严肃指出,数据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反映,是合格评估的“生命线”,更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所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绝不能掉以轻心。他就高质量完成本年度“两项工作”的填报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追求“双高”目标,即高质量与高效率并重。 必须确保每一项数据都真实可靠、准确无误、逻辑自洽,形成完整闭环。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严禁拖延,确保整体进度。
二要全面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各二级学院院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数据填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审核,对提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总责。
三要做到“三个明确”,即任务明确、标准明确、路径明确。 每一位参与人员都必须了解自身职责,精准把握指标内涵与统计标准,熟悉数据采集与填报的完整路径。工作中要严禁越位、缺位和相互推诿,倡导主动担当、协同配合。

夏校长最后强调,全体人员要对数据怀有敬畏之心,加强与发展规划与评估处的沟通协调,形成“敢于提问、及时汇报、共同研讨”的良好工作氛围,共同高质量完成这两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
部署环节结束后,会议进入了专项培训阶段。学校办公室张娅主任针对《2025年教育事业统计调查制度》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行了细致解读,重点指出了在学生入伍、党团员双重身份统计、校外实习基地认定等关键字段上的口径调整与填报注意事项。她提醒各部门务必关注报表内及报表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因疏忽导致低级错误。
发展规划与评估处张全勇副处长进一步明确数据填报口径、规范要求及常见问题处理方式,并与数据填报人进行沟通交流,现场答疑,确保各单位准确把握填报要点,顺利完成“两项工作”的表格填报,为学校合格评估工作的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本次部署与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我校2025年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与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已正式全面启动。全校各相关单位将按照会议部署,迅速行动,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以优质的数据服务支撑学校的合格评估工作与事业高质量发展。